步道、小廣場、微景觀……雙楠片區慢行系統即將亮相!
在都市里,忙忙碌碌的日子中,你是否想過讓自己的節奏慢下來,日前,小編來到雙楠片區慢行體系施工現場看到,2.5公里長、綠道面積5.3萬平方米的雙楠片區慢行體系根本成型,步道、小廣場、微景象掩映在林盤、大樹和花草中,市民的日子從此在這里慢下來、美起來。
步道、小廣場、微景象…… 雙楠片區慢行體系行將露臉!
慢行體系 集運動休閑于一體
“老劉,家門外的休閑步道和小廣場都修好了,吃了晚飯,咱們一起到室外打羽毛球,活動一下筋骨。”“要得嘛,那我把隔壁的老陳也叫上……”日前,菊樂路151號的幾位居民看到家門口成片連線的慢行體系根本竣工,相約出門鍛煉身體,享受慢日子。
城市中老百姓就近能活動、休閑的地方太少了,建筑這樣的慢行體系是很好的方式,既表現了創新思想、以人為本、人與自然的和諧,又解決了廣大群眾的民生問題,許多市民對我區在城市中心因地制宜打造慢行體系表示贊賞。記者了解到,雙楠片區慢行體系經過林帶生態綠道、健身步道、園林景象、小廣場、小游園、微景象打造,構成了集自行車、跑步、慢行等運動空間于一體,兼顧運動健身和游憩功用的“慢行體系”。
“‘慢行體系’具有通勤和休閑兩大功用,實現通勤慢行與休閑慢行各司其職。”區建造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通勤慢行體系結合城市形態,以銜接功用為主,將寓居、工作、學校等密集區以及主要公共交通通勤人群集散地進行銜接,分擔城市部分交通功用,緩解城區擁堵;而休閑慢行體系結合城市特色,以串連休閑興趣點為主,將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與城市日子相結合,吸引居民慢行出行,達到出行靈通、休閑健身、提升環境的意圖。
靚麗呈現 生態與更新相結合
目前,七道堰街、菊樂路、少陵路等部分路段步道鋪裝結束,步道周邊樹木修剪整齊,花草、水景、小橋、亭臺、小廣場相輔相成。置身其中,簡單、舒適、愜意的“慢行體系”為大家日子增加更多趣味。
在整個打造中,我區對雙楠片區內少陵路、菊樂路、大石南路、七道堰街沿線總長2.5公里的T字形區域,進行包含慢行步道、綠洲、景象照明、城市家具等方面建造。在對雙楠慢行體系方案規劃時,區建造局、區城管局等部分按照“景象化、景區化、可進入、可參與”理念,堅持保留原生態本底修復和更新的原則,充分考慮群眾實際使用過程中的需求,與規劃單位不斷優化完善方案,將武侯紅、民國青、現代灰、生態綠四大主題色奇妙地融入規劃中,經過拆墻透綠、植樹蒔花、造景等一系列舉措,深化發掘雙楠片區文明底蘊,強化文明表達,顯示天府文明的內涵,呈現慢行體系的立體化美景。
“考慮到步行的方便,雙楠片區慢行步道采用‘武侯紅’顏色的資料為主,部分銜接商家、院落的步道和樹池等以楠木板、青石、灰磚等資料為輔,讓大家步行起來愈加舒適。步道建成后將歸入一致的辦理規模進行保護,在打造慢行步道的時分,咱們對現有林盤、樹木進行保護使用外,還增加了藍花楹、桂花和海裳等綠化品種,同時將綠化規劃和海綿城市、地下管網,以及周邊的建筑景象有機結合,構成全體和諧的效果。”施工建造方負責人告訴記者,整個工程以慢行交通建造辦理和進步慢行交通質量為重點,撒下“步行”和“自行車”網,復原步行、非機動車的出行空間,推進構成現代大都市多元化綠色交通出行體系,將市民從“看得見走不進的綠洲”變成“走得進可享用的休閑之地”。